【庸人自擾之的上一句】“庸人自擾之”是一句常見的成語,常用來形容那些本不必要地為自己制造煩惱的人。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這句話的完整出處以及它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總結
“庸人自擾之”出自《莊子·秋水》篇,其完整句子是:
> “庸人自擾之,不如無事。”
但更常見的是引用為:“庸人自擾之,非所當也。” 或者更通俗的說法是:“庸人自擾之,徒勞無功。”
不過,從嚴格的文獻來看,“庸人自擾之”的完整原文應為:
> “庸人自擾之,非其所能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平庸的人總是自己找麻煩,這不是他們能力所及的事情。
二、表格展示
成語 | 出處 | 原文 | 上一句 | 解釋 |
庸人自擾之 | 《莊子·秋水》 | “庸人自擾之,非其所能也。” | 無 | 平庸的人總是自己找麻煩,不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 |
庸人自擾之 | 現代常用說法 | “庸人自擾之” | 無 | 形容人無端自尋煩惱,自我困擾。 |
三、延伸說明
“庸人自擾之”雖然現代多用于調侃或批評他人的無謂煩惱,但在古代語境中,它更多是對人性的一種觀察與提醒。莊子借此表達一種超然的態度,主張人應順應自然,避免因主觀妄動而陷入不必要的紛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過度思考、焦慮或者對事情過于敏感,而讓自己陷入“庸人自擾”的狀態。因此,學會放下、保持心境平和,是一種智慧。
四、結語
“庸人自擾之”雖簡短,卻蘊含深刻哲理。了解它的上一句,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理解這句成語的含義,并在生活中更加從容應對各種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