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挑子的國語辭典】“撂挑子”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來形容某人放棄責任、推卸工作或不再繼續承擔任務。它原本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種說法,后來逐漸進入普通話,成為一種形象生動的表達方式。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撂挑子”并沒有作為正式詞條收錄,但在實際使用中,它已經成為一種廣為人知的俗語。
為了更清晰地了解“撂挑子”的含義、用法及相關表達,以下是對該詞的總結與分析:
一、詞語解析
項目 | 內容 |
中文名稱 | 撂挑子 |
英文翻譯 | give up one's post / walk out on the job |
發音 | liào tiāo zi |
來源 | 北方方言,原意指挑擔子的人放下擔子離開 |
現代含義 | 比喻放棄責任、推脫工作、不繼續承擔任務 |
使用場景 | 常用于描述職場、家庭、社會關系中不負責任的行為 |
二、常見用法舉例
句子示例 | 含義解釋 |
他干了一半就撂挑子走了。 | 表示他中途放棄工作,不繼續完成任務。 |
這個項目沒人負責,大家都不想撂挑子。 | 表達不愿承擔責任的心理狀態。 |
老板一發火,員工就撂挑子不干了。 | 形容因不滿情緒而選擇辭職或罷工。 |
三、相近表達與反義詞
相近表達 | 反義詞 |
投訴、辭職、辭職不干 | 承擔責任、堅持到底、堅守崗位 |
四、使用注意事項
- “撂挑子”屬于口語化表達,不適合用于正式書面語。
- 在職場溝通中,應避免直接使用此詞,以免顯得不夠專業。
- 若需表達類似意思,可使用“辭職”、“離職”、“放棄職責”等更規范的詞匯。
五、總結
“撂挑子”雖未被正式收錄于《國語辭典》,但其在民間語言中具有廣泛影響力。它不僅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也反映了人們對責任感和職業操守的關注。在現代社會中,勇于承擔責任、不輕易“撂挑子”,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通過了解這一詞語的背景與用法,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中文的豐富性,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