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寐的國語辭典是什么】“寤寐”是一個漢語詞語,常見于古文和詩詞中。它通常用來形容人處于清醒與睡眠之間的狀態,也可以引申為日夜思念、心神不寧的意思。在《詩經》等古代文獻中,“寤寐”常被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深切思念。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寤寐”的含義及其在國語辭典中的解釋,以下是對該詞的總結及表格形式的展示:
一、總結說明
“寤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詩意色彩的詞匯,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中。其基本含義是指“醒著和睡著的狀態”,也可引申為“日夜思念”。在現代漢語中,雖然不再常用,但在一些文學作品或正式文本中仍會見到它的使用。
在國語辭典中,“寤寐”一般會被解釋為:
- 字面意思:醒著和睡著的狀態。
- 引申義:表示日夜思念、心中牽掛。
- 出處:多見于《詩經》《楚辭》等古代文獻。
二、國語辭典釋義表
詞語 | 解釋 | 出處/用法 | 示例 |
寤寐 | 醒著和睡著的狀態;也指日夜思念 | 多用于古文、詩詞 | “寤寐求之”(出自《詩經·關雎》) |
寤 | 醒著 | 古代常用 | “寢門而立,不寐。” |
昧 | 睡著 | 與“寤”相對 | “晝則有行,夜則有夢。” |
三、結語
“寤寐”作為漢語中的一個傳統詞匯,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反映了古人對生活狀態的觀察,也體現了他們對情感的細膩表達。在現代國語辭典中,盡管其使用頻率較低,但了解其含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
如需進一步探討“寤寐”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應用,可參考《詩經》《楚辭》等經典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