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意思】“一丘之貉”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同一類人或事物,尤其指那些在行為、品行上相似的壞人。這個成語源自古代的典故,用來比喻彼此之間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同類中的劣者。
一丘之貉的含義總結:
- 字面意思:一個山丘里的貉(一種動物)。
- 引申意義:比喻同一類人,尤其是指那些品質低下、行為不端的人。
-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些人行為相似、性質相同,常帶有貶義。
- 感情色彩:負面,帶有輕蔑或嘲笑的意味。
成語解析表格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一丘之貉 |
拼音 | yī qiū zhī hè |
出處 | 出自《漢書·東方朔傳》:“一丘之貉,皆同也。” |
字面解釋 | 一個山丘里的貉(一種類似狐貍的小動物)。 |
引申含義 | 比喻同一類人,尤其是指行為、品行相近的壞人。 |
使用場合 | 多用于批評或諷刺,指出某群體中的人沒有差別,都是劣質的。 |
情感色彩 | 負面,帶有貶義或嘲諷意味。 |
近義詞 | 同流合污、狼狽為奸、臭味相投 |
反義詞 | 鶴立雞群、出類拔萃、卓爾不群 |
用法 | 作賓語、定語,常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
實際應用舉例:
1. 句子示例:
- “這些貪官污吏,簡直是一丘之貉,毫無廉恥可言。”
- “他們兩人雖然性格不同,但做事方式卻如一丘之貉。”
2. 適用對象:
- 常用于描述腐敗分子、惡霸、小人等道德低下的人群。
- 也可用于對比不同人物,強調其相似性。
小結:
“一丘之貉”雖然是一個古老的成語,但在現代漢語中依然具有很強的表達力和諷刺意味。它不僅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描述某些人群的共性,也提醒我們在面對復雜社會現象時,要保持清醒的判斷力,避免被表面的差異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