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是哪一年】1957年,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進入太空,標志著人類正式邁入航天時代。這一事件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技意義,也對全球政治、軍事和科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了更清晰地展示這一歷史時刻的相關信息,以下內容以加表格的形式進行呈現。
一、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 1)。這顆衛星的升空不僅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也引發了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科技競賽。
“斯普特尼克1號”重約83.6公斤,外形為一個直徑約58厘米的球體,表面裝有四個天線,用于向地球發送無線電信號。它在軌道上運行了大約三個月,直到1958年1月4日墜入大氣層燒毀。
此次發射震驚了全世界,尤其是在美國,促使政府加快了航天計劃的發展,最終促成了NASA的成立和隨后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二、相關數據一覽表
項目 | 內容 |
事件名稱 | 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 |
發射國家 | 蘇聯(現俄羅斯) |
發射時間 | 1957年10月4日 |
衛星名稱 | 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 1) |
衛星重量 | 約83.6公斤 |
衛星形狀 | 球形,直徑約58厘米 |
軌道高度 | 最低約215公里,最高約939公里 |
運行時間 | 約3個月(至1958年1月4日) |
主要功能 | 傳輸無線電信號,測試技術可行性 |
歷史意義 | 標志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引發美蘇太空競賽 |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看出,1957年不僅是航天史上的重要年份,也是全球科技發展的一個轉折點。這一事件推動了后續一系列重大航天成就的實現,如載人航天、月球探測以及深空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