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意思是什么】“烏合之眾”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描述一群沒有組織、缺乏紀律、臨時聚集在一起的人。這個詞語帶有明顯的貶義,強調的是群體行為的盲目性和非理性。
一、詞語解釋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烏合之眾 |
拼音 | wū hé zhī zhòng |
出處 | 《后漢書·王符傳》:“烏合之眾,不足為敵。” |
含義 | 指臨時湊集、沒有組織、沒有紀律的一群人,常用來形容無序、盲目的群體行為。 |
用法 | 多用于批評或諷刺群體行為的不理智、缺乏方向性。 |
近義詞 | 群氓、烏合之徒、烏合之眾 |
反義詞 | 有組織的隊伍、精銳部隊、有序人群 |
二、詞語來源與演變
“烏合之眾”最早出自東漢時期的文獻,原意是指像烏鴉一樣臨時聚集在一起的群體,后來被引申為對無組織、無紀律、盲目行動的群體的諷刺。
在現代語境中,“烏合之眾”常被用來形容網絡上的“鍵盤俠”、群體事件中的不明真相者,或是某些社會運動中缺乏理性思考的人群。
三、使用場景舉例
場景 | 示例 |
社會評論 | “這次游行中,很多參與者只是隨大流,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完全是烏合之眾。” |
歷史評價 | “歷史上許多暴動都是由烏合之眾發起的,缺乏組織和領導。” |
網絡討論 | “網友在評論區里情緒化發言,其實大多是烏合之眾的表現。” |
四、總結
“烏合之眾”是一個具有強烈貶義色彩的成語,用來形容那些沒有組織、缺乏理性、盲目跟風的群體。它提醒我們,在面對集體行為時,應保持獨立思考,避免被情緒和從眾心理所左右。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我們都應該警惕“烏合之眾”的影響,培養自己的判斷力和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