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收怎么讀什么意思】“蓐收”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語,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它不僅在字義上有特定的含義,在發音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下是對“蓐收”一詞的詳細解析。
一、
“蓐收”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蓐”和“收”各自都有獨立的意義,組合在一起則形成一個特定的文化或歷史概念。其發音為 rù shōu,其中“蓐”讀作 rù(第四聲),意為“草席”或“草墊”,而“收”則表示“收獲”或“收割”。在古代,“蓐收”常被用作神名或官職名,象征著與秋收相關的神祇或官員。
此外,“蓐收”在某些文獻中也用來形容秋季的景象或農事活動,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
二、表格展示
詞語 | 拼音 | 字義 | 用法/解釋 | 文化背景 |
蓐 | rù | 草席、草墊 | 表示一種鋪墊物,也可引申為“休息”或“安息” | 古代常用作祭祀或生活用品 |
收 | shōu | 收獲、收割 | 表示農業上的成果或結束 | 常見于農耕文化中,象征豐收 |
蓐收 | rù shōu | 神名、官名,亦指秋收 | 在古代神話中是掌管秋收的神祇;也指負責秋收事務的官員 | 出現于《山海經》等古籍,體現古人對自然節氣的崇拜 |
三、補充說明
“蓐收”一詞最早見于《山海經》,其中提到“蓐收,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司秋。”這表明“蓐收”是掌管秋季的神靈,象征著豐收與肅殺。在后世的文學作品中,這一形象也被不斷引用和演繹,成為秋天的象征之一。
此外,在一些地方方言或民俗中,“蓐收”也可能被用來描述農忙時節的勞作狀態,或是表達對豐收的期盼。
如需進一步了解“蓐收”的具體出處或相關文化背景,可參考《山海經》《禮記》等古代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