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什么意思】“劫后余生”是一個常見的漢語成語,常用于描述在經歷了重大災難或不幸事件后,幸存下來的人或事物。這個成語帶有一定的悲壯和感慨意味,強調的是在苦難之后依然能夠生存下來,體現出堅韌與希望。
一、成語釋義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劫后余生 |
拼音 | jié hòu yú shēng |
解釋 | 在經歷重大災難或不幸之后,僥幸活下來的狀態。 |
出處 |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曰:‘吾以君之故,不殺而赦之。’晉侯遂醒,曰:‘此天也,非人也。’乃命左右曰:‘凡我所劫,皆當赦之。’于是有劫后余生之說。”(注:此處為簡化表述,實際出處略有不同)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遭遇重大變故后的幸存狀態,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在災難后的延續。 |
近義詞 | 九死一生、劫難不死、大難不死 |
反義詞 | 遭遇不幸、遇難身亡、灰飛煙滅 |
二、使用場景舉例
場景 | 示例句子 |
個人經歷 | 他經歷了那場車禍后,可以說是劫后余生,至今仍心有余悸。 |
歷史事件 | 戰爭結束后,許多百姓都是劫后余生,重新開始生活。 |
文學作品 | 小說中主人公在一場大火中幸存,堪稱劫后余生的奇跡。 |
三、情感色彩
“劫后余生”一詞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通常表達對生命的珍惜、對命運的感慨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描述,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四、總結
“劫后余生”是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經歷了嚴重打擊或災難后,仍然存活下來的狀態。它不僅體現了生存的頑強,也蘊含著對生命的敬畏與感恩。在日常生活中,這一成語常用于表達對幸存者的敬意,或是對過往苦難的回顧與反思。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歷史背景,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