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白馬篇原文及翻譯】《白馬篇》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以豪邁奔放的語言描繪了一位英勇無畏的游俠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英雄氣概的贊美和對建功立業的向往。這篇文章將對《白馬篇》的原文進行整理,并附上逐句翻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其內容與思想。
一、文章總結
《白馬篇》是曹植在青年時期創作的一首五言詩,全詩共20句,語言簡練有力,情感激昂。詩中塑造了一位騎著白馬、英姿颯爽的游俠形象,他不畏艱險、忠于國家,最終為國捐軀。這首詩不僅體現了曹植對英雄主義的推崇,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忠勇精神的重視。
詩歌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強烈的節奏感,展現了游俠的英勇與忠誠,同時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與抱負。它不僅是曹植個人風格的體現,也是漢魏時期文人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篇章。
二、原文與翻譯對照表
原文 | 翻譯 |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 白色駿馬戴著金色的馬籠頭,輕快地向西北奔馳。 |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 請問這是誰家的少年?原來是來自幽州和并州的游俠。 |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 年少時離開家鄉,名聲傳到了邊塞之地。 |
宿昔秉良弓,木苦不釋。 | 從前就拿著精良的弓箭,從不放下。 |
馳騁涉沙丘,左右擊毛血。 | 在沙丘上飛馳,左右射殺敵人,鮮血濺起。 |
捷禽狡獸,捷我所見。 | 快速捕捉野獸,是我所擅長的。 |
翻身入敵陣,斬將奪旗歸。 | 轉身沖入敵軍陣營,斬殺將領,奪取旗幟歸來。 |
父老見之驚,壯士聞之悲。 | 父老鄉親看到都感到震驚,勇士們聽后感到悲傷。 |
此兒可如此,賢者豈復思? | 這樣的少年可以做到,賢德之人怎能不感慨? |
長驅蹈匈奴,伏尸如山丘。 | 他率領大軍深入匈奴,尸體堆積如山。 |
愿得此身長,甘心赴國難。 | 我愿一生都這樣,甘心為國而戰。 |
立功名,不負世。 | 建立功名,不辜負這個時代。 |
惜哉!若此人,不遇明主。 | 可惜啊!如果這個人沒有遇到明君。 |
英雄失路,空自老。 | 英雄走投無路,只能白白老去。 |
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 愿意化作西南的風,長久地飄入你的心中。 |
君懷良不開,妾心終不移。 | 你的心門始終緊閉,我的心卻永不改變。 |
但令心若金,妾意何須辭。 | 只要你的心像金子一樣堅定,我又何必多言? |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 美人送給我金錯刀,我用美玉回報她。 |
路遠莫致倚,聊以贈君子。 | 路途遙遠無法送達,暫且贈送給你。 |
有志不在年,有志不在年。 | 有志向的人不在年齡大小,不在年齡大小。 |
三、結語
《白馬篇》以其剛健有力的語言和鮮明的形象,成為曹植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展示了游俠的英勇無畏,也反映了詩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通過這篇詩作,我們可以感受到曹植對國家、對英雄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