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牛衣對泣的主人公是誰】“牛衣對泣”是一個源自古代的成語,常用來形容夫妻或親人之間在貧困中相互安慰、共度艱難的情景。這個典故出自《漢書·王章傳》,講述了主人公王章與妻子在貧困中相依為命的故事。
一、典故概述
“牛衣對泣”最早見于《漢書·王章傳》。王章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官員,年輕時家境貧寒,靠賣牛維持生計。他與妻子生活拮據,常常吃不飽飯。有一天,王章生病臥床不起,因無錢買藥,只能躺在破舊的牛衣(一種用草編的覆蓋牛身的衣物)上。他的妻子看到丈夫病重,心中難過,便與他一起哭泣,兩人在貧困中相擁而泣,情深意切。
后人將這段故事提煉為“牛衣對泣”,用來形容夫妻或親人之間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度難關的深厚情感。
二、總結內容
項目 | 內容 |
典故名稱 | 牛衣對泣 |
出處 | 《漢書·王章傳》 |
主人公 | 王章和他的妻子 |
故事背景 | 西漢時期,王章家境貧寒,靠賣牛為生 |
情節描述 | 王章病重,無錢買藥,妻兒相伴而泣 |
成語含義 | 形容夫妻或親人共度艱難時的深情厚誼 |
延伸意義 | 表達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的精神 |
三、結語
“牛衣對泣”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一種情感的象征。它展現了人性中最真摯的一面——即使身處困境,依然不離不棄。這個典故至今仍被人們引用,提醒我們在面對生活挑戰時,珍惜身邊的人,攜手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