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中發現恒星周圍的圓盤
在一項非凡的發現中,天文學家在與我們相鄰的星系大麥哲倫星云中的一顆年輕恒星周圍發現了一個圓盤。這是第一次在銀河系外發現這樣的圓盤,與我們銀河系中形成的行星相同。新的觀測結果揭示了一顆巨大的年輕恒星,正在從周圍環境中生長和吸積物質,形成一個旋轉的圓盤。此次探測是利用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進行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是該陣列的合作伙伴。
“當我第一次在ALMA數據中看到旋轉結構的證據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們已經檢測到了第一個河外吸積盤,那是一個特殊的時刻,”英國杜倫大學副教授、該項目負責人安娜·麥克勞德 (Anna McLeod) 說道。該研究的作者今天發表在《自然》雜志上。“我們知道圓盤對于銀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至關重要,在這里,我們第一次在另一個星系中看到了這方面的直接證據。”
這項研究是對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 ( VLT )上的多單位光譜探測器 ( MUSE ) 儀器的觀測進行的后續研究,該儀器發現了來自一顆正在形成的恒星(該系統被命名為 HH 1177)的噴流,該噴流位于大麥哲倫星云的氣體云深處。 。麥克勞德說:“我們發現有一架噴射機從這顆年輕的大質量恒星中發射出來,它的存在是正在進行的盤吸積的路標。” 但為了確認這樣的圓盤確實存在,研究小組需要測量恒星周圍稠密氣體的運動。
當物質被拉向一顆正在生長的恒星時,它不能直接落到它上面;相反,它變平成圍繞恒星旋轉的圓盤。越靠近中心,吸積盤旋轉得越快,這種速度差異是向天文學家表明吸積盤存在的鐵證。
該研究的合著者、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的研究員喬納森·亨肖(Jonathan Henshaw)解釋說:“光的頻率變化取決于發射光的氣體朝向或遠離我們的速度。” “這與當救護車警報器經過你時音調發生變化并且聲音頻率從高變低時發生的現象完全相同。”
ALMA 的詳細頻率測量使作者能夠區分圓盤的特征旋轉,證實了在河外年輕恒星周圍檢測到的第一個圓盤。
像這里觀察到的那樣,大質量恒星比太陽這樣的低質量恒星形成得更快,壽命也短得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這些大質量恒星的觀察是出了名的困難,并且經常被它們周圍形成圓盤時形成的塵埃物質所遮蔽。然而,在距離我們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云中,新恒星誕生的物質與銀河系中的物質有著根本的不同。由于灰塵含量較低,HH 1177 不再隱藏在其出生的繭中,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暢通無阻(即使很遠)的恒星和行星形成視圖。
“就天文設施而言,我們正處于一個技術快速進步的時代,”麥克勞德說。“能夠研究恒星如何在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和不同的星系中形成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