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蘆醇對年輕和老年人體細胞生物鐘基因表達的影響
一篇新的研究論文發表在Aging雜志的封面上(MEDLINE/PubMed 列為“Aging (Albany NY)”,Web of Science 列為“Aging-US”)第16 卷第 1 期,標題為“白藜蘆醇對年輕和老年人類脂肪祖細胞體外生物鐘基因表達的影響”。
臨床前模型的觀察研究表明,晝夜節律功能與年齡相關。在這項新研究中,AdventHealth和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Sophie GC Kapar、Maria F. Pino、Fanchao Yi、Miguel A. Gutierrez-Monreal、Karyn A. Esser、Lauren M. Sparks和Melissa L. Erickson假設年齡可能與人體組織中細胞自主生物鐘功能的下降有關。
“因此,我們從之前收集的年輕女性參與者(年齡:23??.4 ± 2.1 歲)和老年女性參與者(年齡:70.6 ± 5.9 歲)腹部皮下組織的白色脂肪組織活檢中培養了脂肪祖細胞(APC)。”
研究人員使用體外模型比較了核心時鐘組件的節律基因表達譜,作為晝夜節律振蕩功能的指標。他們觀察到年輕和年長 APC 的核心時鐘成分具有一致的晝夜節律。表達分析顯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 APC 中某些成分(CLOCK、CRY1、NR1D1)的水平有所增加。
該團隊還研究了白藜蘆醇(RSV)——一種著名的長壽效應物——對節律時鐘基因表達譜的影響。他們發現,RSV 導致某些成分(CLOCK 和 CRY)的節律性增加,其他成分(PER2、CRY2)的節律性喪失,并改變了一些節律參數(NR1D1 和 NR1D2),這在年輕和年長的 APC 中是一致的。對體外保留的可檢測晝夜節律的觀察表明,APC 中細胞自主核心時鐘的振蕩功能在衰老過程的這一階段得以保留。
“RSV 影響 APC 中的核心時鐘基因表達,暗示其通過靶向核心時鐘作為長壽治療劑的潛力。”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