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早在45000多年前就已經到達西北歐
這三項已發表的研究描述了來自拉尼斯伊爾森霍勒的智人化石及其相關背景(Mylopotamitaki等人)、這些首批拓荒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Smith 等人)以及他們在中歐和西北歐面臨的環境條件(佩德扎尼等人)。“拉尼斯洞穴遺址為智人首次在歐洲高緯度地區擴散提供了證據。事實證明,被認為是由尼安德特人制作的石制品實際上是早期智人工具箱的一部分。這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之前對這一時期的認識:智人早在尼安德特人在歐洲西南部消失之前就到達了歐洲西北部”,巴黎法蘭西學院教授、馬克斯·普朗克進化研究所名譽所長 Jean-Jacques Hublin 說道。德國萊比錫人類學
Ranis:自 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首次重新挖掘的 8 米長序列
由Jean-Jacques Hublin(巴黎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法蘭西學院)、Shannon McPherron(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Tim Schüler(Thüringisches Landesamt für Denkmalpflege und Archäologie)和Marcel Weiss(埃爾蘭根-紐倫堡弗里德里希·亞歷山大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在 2016 年至 2022 年期間重新挖掘了拉尼斯。目的是找到 1930 年代挖掘的剩余沉積物,澄清該地點的地層和年代學,并確定制造者LRJ 的。在 8 米深序列的底部,研究人員發現了含有 LRJ 的層。“挑戰是從上到下挖掘完整的 8 米序列,希望在 1930 年代的挖掘中留下一些沉積物。我們很幸運地發現了一塊1.7米厚的巖石,以前的挖掘機都無法通過。在手工清除巖石后,我們終于發現了 LRJ 層,甚至發現了人類化石。這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因為之前在 LRJ 中沒有發現任何人類化石,這是對現場辛勤工作的獎勵”,埃爾蘭根-紐倫堡弗里德里希-亞歷山大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馬塞爾·韋斯 (Marcel Weiss) 說道。進化人類學。
數千塊骨頭碎片揭示了場地使用和人類飲食的模式
現場發現了數千塊高度破碎的骨頭碎片。肯特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動物考古學家杰夫·史密斯解釋說:“動物考古學分析表明,拉尼斯洞穴曾被鬣狗、冬眠的洞熊和小群人類間歇性地使用。 ” 史密斯說:“雖然這些人類只在洞穴里呆了很短一段時間,但他們吃的是各種動物的肉,包括馴鹿、披毛犀和馬。” 史密斯解釋說:“雖然骨頭被分成更小的碎片,但它們保存得非常完好,使我們能夠應用考古學、蛋白質組學和遺傳學的最新尖端方法。”
使用古蛋白質組學鑒定了拉尼斯的第一塊人類骨骼
研究人員利用從形態無法識別的骨頭碎片中提取的蛋白質來識別 LRJ 層中發現的動物和人類遺骸。“古蛋白質組學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工具,用于對從考古遺址發現的先前無法識別的骨骼遺骸進行分類學鑒定。在拉尼斯,這使我們能夠識別出與 LRJ 層相關的第一批人類遺骸,然后使用古代 DNA、放射性碳測年和穩定同位素分析的最新方法對這些遺骸進行進一步分析。” 法蘭西學院和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前 PUSHH-Marie Sklodowska-Curie 行動博士研究員 Dorothea Mylopotamitaki 說道。
在 20 世紀 30 年代的發掘材料中發現更多智人骨頭
除了這些新的發掘之外,研究小組還對拉尼斯舊藏品(1932年至1938年發掘)中的骨頭碎片進行了新的分析,這些骨頭碎片由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國家遺產管理和考古辦公室整理和保存。其中包括一項研究,對骨頭進行逐一檢查,以潛在地識別人類遺骸。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古人類學家 Hélène Rougier 表示:“這項艱苦的工作得到了回報,發現了幾塊新的人類骨骼。” “發現保存了近一個世紀的人類遺骸與動物骨頭混合在一起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她補充道。Hélène Rougier 和薩克森-安哈特州遺產管理和考古學國家辦公室的研究人員正在對這些藏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并強調了博物館藏品的巨大價值。
DNA測序表明這些骨頭是智人
在新舊發掘的 13 具人類骨骼遺骸被鑒定后,我們從這些化石中提取了 DNA 并進行了分析。“我們確認這些骨骼碎片屬于智人。有趣的是,幾個碎片共享相同的線粒體 DNA 序列——甚至是來自不同發掘地點的碎片。這表明這些碎片屬于同一個人或者是母系親屬,將這些新發現與幾十年前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米勒博士后研究員埃琳娜·扎瓦拉(Elena Zavala)說。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從該地點的沉積物中獲取 DNA,特別是從 LRJ 層中。因此,除了尋找人類骨骼碎片外,研究小組還從沉積物樣本中提取了古代哺乳動物的DNA,以完成動物考古分析。此外,核 DNA 分析正在與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Arev Sümer 合作進行。
早在 47,500 年前,智人就到達了西北歐
放射性碳測年法被用來了解人類占領該洞穴的時間。使用極少量的骨頭直接對 1930 年代和 2016 年至 2022 年發掘的智人骨頭進行年代測定,以保存材料以供進一步分析。這些日期顯示這些人是最早居住在歐洲的智人之一。研究小組還對遺址不同層的動物骨骼進行了放射性碳測年,以重建該遺址的年代。他們專注于表面有人類改造痕跡的骨頭,將這些日期與洞穴中的人類存在聯系起來。“我們發現,兩個發掘藏品中的智人骨骼的放射性碳年代與新發掘的 LRJ 層中的改良動物骨骼之間非常吻合,這使得人類遺骸和 LRJ 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有證據表明,早在 47,500 年前,智人就已經零星地居住在這個地方,”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 EMBO 博士后研究員、前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Helen Fewlass 說道。
智人有能力適應惡劣、寒冷的氣候條件
對動物牙齒和骨骼的穩定同位素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智人先驅群體在拉尼斯周圍遇到的氣候條件和環境。該團隊結合了各種不同穩定同位素比率的信息,并能夠表明,在 LRJ 時期,非常寒冷的大陸性氣候和開闊的草原景觀(類似于今天西伯利亞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的情況)盛行,并且氣候在 LRJ 占領拉尼斯的整個過程中,情況進一步降溫。“這表明,即使是這些分布在歐亞大陸的早期智人群體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來適應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古氣候研究的領導者、拉古納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莎拉·佩德扎尼說。網站的。“直到最近,人們還認為對寒冷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是在幾千年后才出現的,所以這是一個令人著迷且令人驚訝的結果。也許對于這些人類群體來說,擁有大量獵物的寒冷草原比以前想象的更有吸引力。”
關于智人首次入侵歐洲的里程碑研究
這項綜合研究整合了考古發掘、形態學和蛋白質組學分類鑒定、線粒體 DNA 分析、新出土考古材料和人類遺骸的放射性碳測年、動物考古學和同位素分析,標志著了解智人最初入侵歐洲北部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過渡時期的阿爾卑斯山。此外,研究小組發現智人在嚴寒的氣候條件下冒險進入歐洲。他們以小群的形式移動,與鬣狗等大型食肉動物共享環境和地點,并制造了精心制作的葉形石器。“拉尼斯伊爾森霍勒 (Ilsenhöhle) 的研究結果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阿爾卑斯山以北歐洲的年代學和定居歷史的看法。特別令人興奮的是,我們現在在德國圖林根州擁有最古老的智人”,圖林根州國家考古與考古中心的蒂姆·舒勒 (Tim Schüler) 說道。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