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無DNA突變的表觀遺傳癌癥
一個包括法國國家科研中心 (CNRS) 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小組1發現,癌癥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它完全是由表觀遺傳變化2引起的,換句話說,這些變化影響了基因表達的調控方式,并部分解釋了為什么盡管基因組相同,但個體會發育出非常不同的細胞 (神經元、皮膚細胞等)。雖然之前已有研究描述了這些過程對癌癥發展的影響,但這是科學家首次證明基因突變對疾病的發生并非至關重要。這一發現迫使我們重新審視 30 多年來一直認為癌癥主要是遺傳性疾病,必然由在基因組水平上積累的 DNA 突變引起3。
為了證明這一點,研究小組專注于可以改變基因活動的表觀遺傳因素。通過在果蠅中引起表觀遺傳失調4,然后將細胞恢復到正常狀態,科學家發現部分基因組仍然功能失調。這種現象會誘發一種腫瘤狀態,這種狀態會自主維持并繼續發展,即使導致這種狀態的信號已經恢復,也會記住這些細胞的癌變狀態。
該結論將于 2024 年 4 月 24 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為腫瘤學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