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腸道菌群和血脂的變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全球患病率為 25%。本研究旨在利用 16S 核糖體脫氧核糖核酸測序探索正常肝臟和受 NAFLD 影響的肝臟之間的腸道微生物群落和血脂差異。
方法
分析了 40 名 NAFLD 患者和 20 名非 NAFLD 對照者的腸道微生物組圖譜。收集了四種血脂和 13 種其他臨床特征的信息。通過超聲和?? FibroScan 將患者分為三組:肝臟正常組、輕度 FL(FL1)和中度至重度 FL(FL2)。根據血脂,FL1 和 FL2 患者分為兩組,即高脂血癥組和非高脂血癥組。使用單變量分析和特異性占有率圖確定了組內的潛在關鍵物種。通過去趨勢對應分析和典型對應分析確定了 NAFLD 患者和健康個體生化參數的顯著差異。
結果
NAFLD患者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厚壁菌門/擬桿菌門隨NAFLD進展而減少,糞桿菌和瘤胃球菌2是最具代表性的脂肪相關菌,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和白細胞計數被選為最顯著的生化指標,計算曲線下面積可結合三種生化指標很好地識別出兩種微生物組,這些指標識別正常肝臟和FL2效果很好,但在診斷FL1方面效果不佳。
結論
糞桿菌和瘤胃球菌2,結合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和白細胞計數可鑒別NAFLD。我們推測,調節腸道菌群的健康可能可以緩解NAFLD,此外,這也為臨床醫生治療NAFLD提供了新的靶點。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