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霸王龍并不像之前聲稱的那么聰明
先前的研究表明,恐龍和爬行動物一樣聰明,但不如猴子聰明。
一個由古生物學家、行為科學家和神經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重新研究了恐龍的大腦大小和結構,得出結論:它們的行為更像鱷魚和蜥蜴。
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聲稱,霸王龍等恐龍擁有異常多的神經元,智力遠超人們的想象。研究人員聲稱,這些高神經元數量可以直接影響智力、新陳代謝和生活史,而霸王龍的某些習性與猴子十分相似。知識的文化傳承以及工具的使用被列為霸王龍可能擁有的認知特征的例子。
然而,今天發表在《解剖記錄》上的這項新研究,由布里斯托爾大學的 Hady George 、 Darren Naish 博士(南安普頓大學)參與,由 Kai Caspar 博士(海因里希海涅大學)與 Cristian Gutierrez-Ibanez 博士(阿爾伯塔大學)和 Grant Hurlburt 博士(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共同領導,仔細研究了用于預測恐龍大腦大小和神經元數量的技術。研究小組發現,之前關于恐龍大腦大小及其大腦所含神經元數量的假設并不可靠。
這項研究是在古生物學家和生物學家幾十年來研究恐龍腦部大小和解剖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他們利用這些數據推斷恐龍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有關恐龍腦部的信息來自腦腔內的礦物填充物(稱為腦腔模型)以及腦腔本身的形狀。
研究小組發現,他們的大腦尺寸被高估了——尤其是前腦——因此神經元數量也被高估了。此外,他們還表明,神經元數量估計并不是智力的可靠指標。
研究小組認為,為了可靠地重建早已滅絕物種的生物學,研究人員應該研究多種證據,包括骨骼解剖學、骨組織學、現存親屬的行為和遺跡化石。布里斯托爾地球科學學院的哈迪解釋說:“確定恐龍和其他滅絕動物的智力最好使用從大體解剖到化石足跡等多種證據,而不是僅僅依靠神經元數量估計。 ”
凱·卡斯帕博士解釋說:“我們認為,當我們只能通過顱腔模型重建的神經元數量來預測已滅絕物種的智力時,這并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神經元數量并不能很好地預測認知能力,用它們來預測早已滅絕的物種的智力可能會導致極具誤導性的解釋,”Ornella Bertrand 博士(加泰羅尼亞米格爾·克魯薩方特古生物學研究所)補充道。
“霸王龍可能和狒狒一樣聰明,這種可能性令人著迷又令人恐懼,有可能重塑我們對過去的看法”,達倫·奈什博士總結道。“但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掌握的所有數據都與這一想法相悖。它們更像是聰明的巨型鱷魚,這同樣令人著迷。”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