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顯示更年期期間大腦的雌激素活性發生變化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腦成像研究表明,女性進入更年期后,腦細胞中的雌激素受體 (ER) 密度會逐漸升高,這種密度在女性中一直保持較高水平,直至 60 多歲。除了揭示大腦對這一重大生命變化作出反應的新證據外,這項研究還率先使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成像作為研究大腦中雌激素活動的工具,而此前這種活動一直無法追蹤。
這項 研究于 6 月 20 日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研究人員使用 PET 掃描了 54 名 40-65 歲健康女性的大腦,其中含有一種與 ER 結合的示蹤劑。這些受體存在于大腦的多個區域,尤其是女性的大腦,并介導女性性激素雌二醇(最有效的雌激素形式)的許多認知和行為影響。ER-PET 掃描曾用于癌癥女性的早期研究,但從未用于健康女性的大腦研究。
對處于不同絕經階段的女性進行的掃描顯示,與絕經前對照組相比,絕經后和圍絕經期組中幾個受雌激素調節的大腦網絡中的 ER 密度逐漸升高。研究人員將此解釋為對可用雌激素水平下降的一種補償反應——隨著絕經過渡期間雌激素水平下降,細胞會表達額外的受體以吸收盡可能多的雌激素。研究人員的分析發現,其中一些區域的高 ER 密度不僅與絕經狀態有關,還與患者報告的更年期相關認知和情緒癥狀有關。
結果表明該技術可能成為研究更年期和雌激素療法對大腦的影響的有價值的工具。
“通過這種方法,我們首次能夠測量大腦中的 ER 活動,并確定一些常見更年期癥狀的潛在預測因素,”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學和放射學神經科學副教授兼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女性大腦計劃主任麗莎莫斯科尼博士說。
更年期的主要特征是體內雌激素分泌減少。這會導致各種身體變化,包括月經停止,還會導致“腦霧”、抑郁和焦慮等神經精神影響。
為了了解這些雌激素相關腦部癥狀背后的詳細分子機制,研究人員需要一種可靠、微創的方法來測量大腦中的雌激素活性。這項新研究從原理上證明了使用一種名為 18F-氟雌二醇 (FES) 的特定 ER 結合示蹤劑進行 PET 成像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研究人員對 18 名年齡在 40-65 歲之間的絕經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進行了成像,并記錄了已知受雌激素調節的各個大腦區域中 ER 的密度。
研究結果顯示,絕經后女性大腦中的 ER 密度明顯高于絕經前女性,而圍絕經期女性的 ER 密度處于中間水平。基于腦垂體、尾狀核、后扣帶皮層和中額葉皮層四個關鍵腦區 ER 密度的測量方法可以 100% 準確地預測絕經后和絕經前的狀態。
在絕經后女性中,海馬體和額葉皮質等認知區域的密度越高,一些認知測試的得分就越低。在同一組中,包括丘腦在內的另一組大腦區域的密度越高,則與抑郁等情緒癥狀有關。
研究人員計劃使用 ER-PET 成像來研究大腦雌激素水平變化的長期后果——包括絕經后雌激素水平持續較低以及雌激素治療后雌激素水平上升。
“例如,我們希望了解內質網密度是否會隨著雌激素療法而改變,以及這是否會減少癥狀并提高認知測試成績,”莫斯科尼博士說,他也是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長老會醫院阿爾茨海默病預防項目的主任。
她說,研究發現,雌激素受體(ER)不僅不會在絕經后迅速消失,反而會在絕經后長達 10 年的時間里在大腦中保持豐富存在,而且在圍絕經期也觀察到了雌激素受體密度升高,這些發現也暗示著雌激素治療的“機會之窗”可能比想象的更大。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