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史主導著世界各地樹種細根的壽命
細根(直徑≤2 毫米)是植物-土壤連續體中資源吸收的主要管道,也是樹木代謝最活躍的器官之一。由于難以直接觀察根系動態,量化細根壽命可能具有挑戰性。許多因素可能同時調節細根壽命,但這些控制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尚不完全清楚。
在《森林生態系統》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國和多哥的一組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匯編的有關細根壽命的全球數據集,發現全球森林細根壽命模式受系統發育、根部特征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了解細根壽命變化的驅動因素是了解陸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和生產力的關鍵,”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安徽農業大學省級森林資源與林業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黃興照解釋說。“細根壽命顯示出明顯的系統發育信號,裸子植物的細根壽命比被子植物長。”
值得注意的是,常綠樹的細根壽命比落葉樹長,而外生菌根植物的細根壽命比叢枝菌根植物長。在不同氣候區中,寒帶的細根壽命最長,但溫帶和熱帶之間的差異不大。此外,細根壽命隨著土壤深度和根序的增加而增加。
黃補充道:“裸子植物的細根壽命比被子植物更長,這表明進化史是限制細根壽命全球分布的一個關鍵因素。”
本研究建立了一個大型數據庫,研究了眾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對全球森林生態系統細根壽命的影響。研究結果強調了植物進化史在調節細根壽命方面發揮的主導作用,這在以前的研究中很少被探討。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