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損傷后肝再生過程中微小RNA的分子靶點急性損傷后肝再生過程中微小RNA的分子靶點
肝臟是參與多種重要生理過程的重要器官,例如膽汁生成、血漿蛋白合成、營養吸收、解、維生素儲存、常量營養素代謝和免疫支持,具有顯著的再生能力。肝實質主要由肝細胞(約占其質量的 80%)和膽管細胞組成。非實質細胞包括肝星狀細胞 (HSC)、肝竇內皮細胞和常駐巨噬細胞(稱??為庫普弗細胞)。成人肝細胞通常處于靜止狀態,在藥物引起的損傷或肝切除等急性損傷后可以迅速重新進入細胞周期。有效的肝再生 (LR) 對于恢復正常的肝臟大小和功能至關重要,受損的 LR 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和亡。
MicroRNA 與肝臟再生
微小RNA(miRNA)是LR的關鍵調節因子。盡管許多研究都強調了它們的重要性,但miRNA介導的LR調節的具體分子機制尚未完全了解。最近的努力集中在闡明這些機制上,這是由miRNA在治療以LR受損為特征的疾病方面的潛在治療應用所推動的。本綜述總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最新研究,揭示了miRNA如何在2/3部分肝切除術(PH)或對乙酰氨基酚(APAP)過量引起的急性肝損傷后調節LR。幾種miRNA已成為肝臟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的潛在分子靶點。
miRNA 調控機制
Circ-RBM23 和 miRNA139-5p:
最近的研究表明,circ-RBM23 通過隔離細胞質 miRNA139-5p 來促進 LR,這增強了我們對 circRNA 活性的理解。雖然 miRNA 通常被視為其靶 mRNA 的負調節劑,但已發現 miRNA182-5p 通過上調 Cyp7a 來促進 LR。
間充質干細胞衍生的細胞外囊泡:
間充質干細胞 (MSC) 衍生的細胞外囊泡 (EV) 已被證實可通過釋放抑制基因表達的 miRNA 來促進抗炎反應,從而增強 2/3 PH 后的 LR。鑒于 MSCs-EVs 給藥沒有肝性副作用,這種方法有望成為促進 LR 的治療策略。
miR21下調:
在化學損傷(尤其是 APAP 過量)的情況下,miR21 的下調已被證實可以改善自噬和止血。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優化基于 miRNA 的療法以供臨床使用。
治療潛力和挑戰
miRNA 因其在血液中高度穩定和可檢測性而成為治療肝病的有前途的治療工具。與傳統生物標志物相比,這些特性使其成為肝病早期診斷、預后和評估的更優越的生物標志物。然而,基于 miRNA 的治療方案需要謹慎開發,因為它們具有細胞類型特異性功能和脫靶效應的可能性。未來的研究必須側重于表征 miRNA 作用背后的分子機制,以提高治療效果。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