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中發現的猴子化石揭示了幾個世紀前動物的滅絕
通過研究一種早已滅絕的加勒比猴的稀有頜骨化石和其他頭骨部分,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在內的一組研究人員聲稱發現了新證據,記錄了曾在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所在的加勒比海島嶼)發現的一種滅絕靈長類動物的解剖學和生態學。
這些化石是在多米尼加共和國被洪水淹沒的洞穴中發現的。研究人員稱,這些化石包括七個頭骨、五個下顎骨和數十個其他骨骼部分,這使得Cueva Macho化石遺址成為伊斯帕尼奧拉島上迄今為止最豐富的靈長類化石遺址。
該研究發表在《人類進化雜志》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功能解剖學和進化學副教授、資深作者 Siobhán Cooke 博士表示,有證據表明,伯爾尼猴(Antillothrix bernensis)在過去 10,000 年內的某個時候已經滅絕。
“這些化石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安提洛斯氏海馬的解剖結構,從而幫助我們確定可能導致其滅絕的生態因素,”庫克說。“這些數據最終可以指導保護加勒比海島嶼和其他地方剩余哺乳動物多樣性的政策。”
2009 年,庫克所在的團隊在多米尼加共和國一個被水淹沒的洞穴中發現了第一塊幼年伊斯帕尼奧拉猴的頭骨。此后,多米尼加共和國洞穴學會的潛水員與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胡安·阿爾蒙特-米蘭 (Juan Almonte-Milán) 尤金尼奧??·德·赫蘇斯·馬卡諾 (Eugenio de Jesús Marcano) 教授合作,繼續在附近類似的潮濕洞穴中搜尋,并于 2018 年發現了最新的一組化石。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