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舉人
鄉試是在各省省城舉行的考試,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通過鄉試的考生被稱為“舉人”。舉人在科舉體系中是第一步成功者,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特權。舉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賦稅,并且有資格參加更高一級的會試。
會試:貢士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在京城舉行的考試,也是每三年一次。通過會試的考生被稱為“貢士”。貢士意味著考生已經接近最高級別的考試——殿試,他們的名字會被呈報給皇帝,等待最終的選拔。
殿試:進士
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由皇帝親自監考。通過殿試的考生被稱為“進士”。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人,分別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二甲和三甲的進士則統稱為“賜進士出身”。進士是科舉考試中最榮耀的身份,獲得進士稱號的人往往被視為國家棟梁,能夠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務。
這些稱呼不僅體現了科舉考試的嚴格性和權威性,也展示了古代中國對知識和人才的高度重視。通過這些考試,無數學子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也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