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窺園的意思是什么】“目不窺園”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漢書·董仲舒傳》。原意是指讀書專心致志,連院子里的景象都不去觀看,形容人讀書非常專注、勤奮。這個成語常用來贊美那些潛心學習、不被外界干擾的人。
一、成語解析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目不窺園 |
出處 | 《漢書·董仲舒傳》 |
釋義 | 形容專心致志地讀書或做事,不被外界干擾。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學習認真、專注投入。 |
近義詞 | 專心致志、埋頭苦讀、心無旁騖 |
反義詞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分心他顧 |
二、成語故事(簡要)
“目不窺園”最早是用來形容西漢著名學者董仲舒。據記載,董仲舒在研究學問時非常專注,甚至三年都沒有進過花園,也不曾向外面看一眼,因此被稱為“目不窺園”。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學習刻苦、專心致志。
三、使用場景舉例
場景 | 示例句子 |
學習場合 | 他每天都在書房里目不窺園,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
工作場合 | 這位工程師為了完成項目,連續幾天都目不窺園地工作。 |
鼓勵他人 | 你要像古人那樣目不窺園,才能有所成就。 |
四、總結
“目不窺園”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精神象征,代表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目標的堅持。在當今信息紛雜的社會中,能夠做到“目不窺園”,是一種難得的定力和毅力。它提醒我們,成功往往屬于那些能夠專注于當下、不被外界干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