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原文及注釋】“臥薪嘗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成語,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講述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戰(zhàn)敗后忍辱負重、最終復(fù)國的故事。這一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的精神。
一、原文節(jié)選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節(jié)選):
> 勾踐之困會稽也,喟然嘆曰:“吾終于此乎?”……
> 其后五年,越饑,大夫種請糴粟于吳,吳不與。……
> 越王勾踐于是乃飾寶劍,使人獻于吳王。吳王大悅,置酒于章臺之上,群臣皆賀。……
> 勾踐自苦身,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居不重席,目不視美色,耳不聽鐘鼓。……
> 三年,勾踐使大夫種厚幣以事吳太宰嚭,令其言于吳王曰:“越國為小邦,不敢有兵,愿以身事君。”吳王許之。……
二、注釋說明
原文 | 注釋 |
“勾踐之困會稽也” | 勾踐被吳國打敗后被困在會稽山。 |
“吾終于此乎?” | 勾踐感嘆自己是否就此結(jié)束一生。 |
“越饑,大夫種請糴粟于吳” | 越國遭遇饑荒,大夫文種請求向吳國購買糧食。 |
“吳不與” | 吳國沒有答應(yīng)。 |
“勾踐自苦身” | 勾踐自己過著艱苦的生活。 |
“食不重味,衣不重采” | 飲食不追求味道,衣服不追求華麗。 |
“居不重席” | 居住時不用雙重的席子,表示簡樸。 |
“目不視美色,耳不聽鐘鼓” | 不看美女,不聽音樂,專心修養(yǎng)。 |
“三年,勾踐使大夫種厚幣以事吳太宰嚭” | 三年后,勾踐派文種帶著厚禮去巴結(jié)吳國的太宰嚭。 |
“令其言于吳王曰:‘越國為小邦,不敢有兵,愿以身事君’” | 讓太宰嚭對吳王說:“越國是小國,不敢有兵,愿意親自侍奉您。” |
三、總結(jié)
“臥薪嘗膽”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一種精神象征。它體現(xiàn)了勾踐在失敗后的堅韌與隱忍,以及為了復(fù)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這個成語激勵人們在逆境中堅持、在挫折中奮起,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項目 | 內(nèi)容 |
成語來源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
出處 |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故事 |
含義 | 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
精神內(nèi)涵 | 忍辱負重、堅持不懈、志在必得 |
現(xiàn)實意義 | 激勵人在困難中不放棄,積極進取 |
通過了解“臥薪嘗膽”的原文和注釋,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這段歷史,也能從中汲取面對困境時應(yīng)有的勇氣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