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定遠艦介紹】作為中國近代海軍發展史上的重要象征,定遠艦是清朝北洋水師的主力戰列艦之一,也是當時亞洲最大、最先進的鐵甲艦。定遠艦不僅代表了清政府在19世紀末期對海軍建設的重視,也見證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一段輝煌與落寞。
定遠艦于1885年建成,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制造,造價高昂,裝備精良。其排水量達7670噸,配備2門305毫米主炮,火力強大,是當時東亞地區最具威力的戰艦之一。然而,隨著甲午戰爭的爆發,定遠艦最終在威海衛之戰中被日軍擊沉,成為北洋水師失敗的象征。
以下是對定遠艦的基本信息總結:
項目 | 內容 |
艦名 | 定遠艦 |
建造時間 | 1881年開工,1885年完工 |
建造國家 | 德國(伏爾鏗船廠) |
排水量 | 約7670噸 |
主炮 | 2門305毫米克虜伯后裝速射炮 |
艦體材質 | 鐵甲艦,裝甲厚度約400毫米 |
動力系統 | 蒸汽機推進,航速約14節 |
艦員編制 | 約600人 |
所屬艦隊 | 北洋水師 |
戰役表現 | 參與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等 |
結局 | 1895年在威海衛被擊沉 |
定遠艦的建造和服役,反映了當時清政府試圖通過現代化手段增強國防力量的努力。然而,由于后勤保障不足、指揮混亂以及技術落后等原因,北洋水師最終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定遠艦也成為這一歷史悲劇的見證者。
盡管定遠艦的命運令人惋惜,但它在中國近代海軍史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如今,定遠艦的部分殘骸已被打撈并保存,成為研究中國近代海軍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