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什么意思】“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句話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的一句話。它表達了諸葛亮對蜀漢政權的忠誠與堅定信念,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國家大義和責任的深刻理解。
一、字面意思解析
- 漢賊不兩立:意思是“漢朝(正統)與賊寇(指曹魏等勢力)不能并存”,即不能同時存在兩個對立的政治力量,必須分出勝負。
- 王業不偏安:意思是“帝王的事業不能只求一時的安定”,強調國家不能只顧眼前安穩,而應積極進取,謀求長遠發展。
二、引申含義
這句話的核心思想在于:
1. 政治立場明確:諸葛亮認為,作為漢室后裔的蜀漢,必須堅持正統,不容許曹操這樣的“奸賊”繼續占據中原,否則就違背了漢室的正統性。
2. 戰略目標清晰:蜀漢不能只圖自保,而應以復興漢室為目標,積極北伐,不能滿足于偏安一隅。
3. 責任感與使命感:作為丞相,諸葛亮深感自己肩負著輔佐幼主、匡扶漢室的重任,不能因一時的困難而放棄理想。
三、歷史背景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是在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時,諸葛亮準備北伐前寫給劉禪的《出師表》中提出的。當時蜀漢國力弱小,面對強大的曹魏,許多人主張保守防御,但諸葛亮堅持北伐,認為只有主動出擊,才能爭取生存空間和恢復漢室的機會。
四、總結對比
項目 | 內容 |
出處 | 《三國志·諸葛亮傳》《出師表》 |
字面意思 | 漢朝與賊寇不能共存,帝王事業不能偏安一隅 |
引申含義 | 政治立場堅定,戰略目標明確,責任感強 |
歷史背景 | 蜀漢時期,諸葛亮準備北伐時提出 |
現實意義 | 表達忠君愛國、積極進取的精神 |
五、結語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不僅是諸葛亮個人信念的體現,也反映了那個時代士大夫階層的理想與擔當。它提醒我們,在面對復雜局勢時,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不能因一時的困難而退縮或妥協。這種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